痛风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,不管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,多多少少总会听到痛风这个词。

痛风高发人群多为40-65岁,但现在痛风已经越来越向年轻人靠近,甚至有不少患者是20岁的年轻人。
由于痛风患者的年龄普遍偏大,对于痛风知识的接受不都全面,导致很多痛风患者对这一病症存在很多误区。
痛风患者都有的3大经典误区,看看你是不是也犯了这些错?
痛风3大经典误区
1.选错药物
很多患者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,即把控制痛风症状的药和降尿酸的药混为一谈。

当痛风急性发作时,我们应该吃的是止痛药、小剂量激素或者秋水仙碱,用这些药物来控制症状。
但也有很多痛风患者,平时不控制,当痛风发作的时候,就去吃非布司他、别嘌醇、苯溴马隆等药,此类患者一定要注意,这样做是本末倒置。
非布司他、别嘌醇、苯溴马隆,是降尿酸的药物。除非你一直以来有规律地服用这些药物,否则不应该在急性痛风发作时吃这些药。
对于选错药物的痛风患者,一定要到风湿免疫科或者骨科,好好规范自己的痛风。
2.痛风发作时才治疗
很多患者平时痛风不发作,便不管不顾,只有开始疼了才去吃药去治疗。

相信这个误区是痛风患者会经常走入的一个误区,因为甚至有很多人还不知道有降尿酸这一说法。
痛风和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一样,是一个发病机制相对明确、可防可控的慢性病。
既然是慢性病,那就需要长期的规范的用药来控制,这样才能避免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给关节、骨骼、肾脏、肌腱韧带和你的身体带来的长期持续的损害。
如果只是在疼痛发作的时候吃吃药,平时也不进行治疗,那真的是大错特错。
3.痛风、高尿酸血症只需要控制饮食?
控制饮食在高尿酸血症中起到的作用只能说是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”,为什么呢?

因为单纯依靠控制饮食,即使饮食方面把控得再严格,也仅仅只能降低尿酸平均水平的60umol/L左右,不能达到长期的稳定控制尿酸,防止痛风发作,防止并发症的效果。
但如果饮食不节制,不加控制饮食,那么短期内会造成大量的嘌呤类物质的摄入,从而引起尿酸值的飙升,最后诱发痛风的发作。
那么规律的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,就是在平时严格控制饮食的基础上,保持长期规律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,规律作息。
除此之外,每次发作时应用控制症状的药物,比如小剂量激素、消炎止痛药或秋水仙碱。
要长期规律规范的服用降尿酸的药物,比如非布司他、别嘌醇、苯溴马隆等等,另外还要定期检测尿酸肝肾功能,找一位固定的风湿免疫科医生为你诊治。

这3大误区已经清楚,以后可别再犯了!